人口增长强劲,空间分布呈核心-边缘结构。人口是湾区经济活力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最核心的资源。如图1所示,截至2020年,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总量已经达到8584.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占东部地区人口的15.23%,并且显示出强劲的增长趋势。
图1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增长状况(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香港统计署以及澳门统计局数据
现代化湾区经济的开放性、创新性特征对劳动力素质更是提出了高要求,湾区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更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图2显示,香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城市也属于湾区的核心区,而肇庆、江门、惠州、中山等边缘区域受教育程度偏低,显示出湾区内部的核心―边缘结构。
图2粤港澳湾区2020年各市每十万人受高等教育人口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香港统计署以及澳门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到
经济发展规模与效率持续提高,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量以及劳动生产效率来看,湾区经济呈现持续稳健的增长趋势。如图3所示,2000-2020年均GDP增速达8.39%,尤其是2006-2015十年间增长最为迅速,近五年来增速放缓。
图3粤港澳大湾区2000-2020年的经济规模与效率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香港统计署以及澳门统计局数据整理
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科技创新是湾区发展的核心动能。从研发投入资金、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人才队伍以及科研产出情况、企业的科研创新以及政府政策扶持方面综合考察,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实力不仅位居全国领先水平,全球范围来看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人才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资源。“深圳-香港”地区以数字通信为主要创新领域,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二。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地。对外开放也是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从进出口额来看,图4显示了湾区自1999年以来至今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情况,湾区外贸增长显著,包括2000-2008、2010-2014、2016-2018三段增速高峰。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贸下降。202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达46462.60亿美元,其中湾区占比高达44.14%,进出口占比分别为45.91%和42.73%。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面向全球、对外开放的高地,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场所,代表了中国最高的对外开放水平。
图4粤港澳大湾区进口与出口额(1999-2020)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广东省统计局、香港政府统计处、澳门统计暨普查局
二、助力五大定位实现,数字经济成主导形态
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迎面而来,数字技术“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未来湾区经济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打造面向更高水平开放和更深维度创新的数字湾区,即数字技术在湾区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数字湾区一方面依托互联网结构开放的特征,另一方面能够发挥湾区地理开放的优势,最大限度实现信息、人才、资本、资源流通的便利,是我国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
定位一: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智慧城市群”的建设要求,而新型智慧城市群,作为未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对数字经济有极强的依赖。开放、活跃、创新和多元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体系,以及包括5G、云计算、智慧物流、跨境支付等在内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将成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活力的来源和基础。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高质量的发展路径,才能融入全球市场网络,在全球生产链、价值链中占据有利地位。再者,城市群的发展强调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密切关联、合理分工、协同合作,世界级城市群尤其如此,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打通城市之间的交通、信息、资金等要素流动的廊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定位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这一战略定位直接指出了科技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对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了高要求,使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伊始就迎来了较大的挑战。信息社会、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革命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支撑作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要求都激励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定位三:“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是中国应对新型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要求和提高全球现代化治理能力而发出的国际倡议,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涉及多个国家、多种制度、多元文化、多层次的发展水平和差异化的需求,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需要解决复杂性、差异性和多元性问题,数字时代,数字经济与数字革命为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减少交易协调成本奠定了基础。使我们在“一带一路”形成的区域市场中获取优势地位,对接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
定位四: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大陆与港澳进行合作的试验田、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指出了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重大合作平台,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为核心打造科技创新走廊,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可以为粤港澳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来自全球的资本支持,广州和深圳凭借其丰富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高新企业不断为资本赋能并带动区域发展;国家也将在出入境、工作、居住等方面推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往、科研合作的扶持力度,数字技术则有助于协调三方、促进信息共享和要素交流。
定位五: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这一战略定位与人民生活、社会治理息息相关,具体内容中突出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和对智慧化手段的应用,来提升湾区内人民生产生活的质量。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智能管理的推进,都需要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
三、增加影响力形成大格局,创新驱动挑战与机遇并存
综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国家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而数字经济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同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技术将是关键,数字湾区的打造也是数字化浪潮下的必然趋势。需要以数字技术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立跨界协调机制以缩小内部区域差异,扩大数字贸易的对外开放。探索建立双体系并行的“特区中的特区”模式,以此来发挥两个体系的优势,促进要素资源的充分流动与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