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文章来源:新华网
飞行541次,平均每天1.5次;检查机构947家,平均每天2.6家;这个数据是一个合规团队在开展基层网点的常态化飞行检查,在过去的2019年,中信银行基本实现二级分行和远郊支行检查全覆盖。
2018年3月底,在中信银行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表示,中信银行已启动2018-2020的三年规划,将全面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尊严”的最佳综合金融服务企业。对于风控,李庆萍特别指出,全行要有风险合规管控的意愿;要有风险合规管控的意识;要有风险合规管控的意志”。
进入2020年,中信银行的转型已经显现出新的迹象。
行之有效的合规体系
实现银行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个“行之有效的合规体系”。
为了在工作中真正践行人人合规、时时合规、事事合规的理念,中信银行设计、开发了内控合规5C标准化管理平台,通过标准化、可视化、便捷化的操作,对合规干部的日常工作落实推进情况,及时督办,从而带动全行合规经营管理,不断提升水平,充分展示内控合规工作的成效。
这个合规平台以5C来命名,具体是指文化(culture)、控制(control)、合规(compliance)、检查(check)、纠偏(correct)。
设计5C平台实现了“员工全参与、业务全覆盖、流程全监控、动态化管理”的工作目标,引导全体员工知道内控合规“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
据悉,中信银行将上线手机端5C企业微信版本,通过手机操作,达到“简洁、易懂、易记、管用、联动”的目的,将其打造成为全行内控合规管理的工具箱、监测仪和留声机。
与时俱进的风控体系
中信银行顺应技术发展潮流,在总行设立了金融产品IT创新实验室,努力研发核心技术,挖掘业务痛点,通过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创新。经过近三年的快速发展,实验室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系统累计交易额已超百亿元,股份制同业首个人工智能平台——“中信大脑”成功推出57个模型探索与应用,投产实用模型11个,为全行业务发展智能化奠定坚实平台基础。
最先受益金融科技发展的,就是银行的最核心能力——风险控制。
中信银行依托区块链、云计算、人脸识别等金融科技手段支撑,整合“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和“基础数据+行为数据+交易数据”等多维度大数据,积极研发自动化审批模型和智能化贷后风控系统,提升风险预警和主动处置能力,优化贷款支付方式,加强贷款资金流向监测,做好贷中贷后检查和内控合规管理,解决传统模式下小微企业“不好申请、不好用款”和业务人员“不好批、不好管”的问题,不仅提升客户体验,降低了客户成本,而且实现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双降”。
支持实体、支持民营经济的信贷导向
合规文化、风控体系的变化,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信贷结构的改善。
2018年11月,中信银行启动了对民营企业服务的实施措施。截至2019年6月末,全部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了9245.73亿,比年初增长了367.88亿元。从期限上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长期贷款,金额达到4572.69亿元。从贷款投向上看,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金额合计达1405.04亿元。
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的同时,中信银行也加大了制造业贷款规模。截至2019年6月末,中信银行制造业表内贷款,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了3132.35亿元,票据、信用以及其他的产品等表外资产余额达到了2180.48亿元。表内外合计,整体的融合额度为5312.83亿元。
近年来,中信银行严格贯彻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坚持“房住不炒” ,提高授信准入标准,加强过程管理,防范风险,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投放增速,调低限额目标。
房地产对公贷款方面,坚持“总量控制、双核心标准、优化投向、强化管理”原则,强化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的管理,严格控制企业融资杠杆比例,强化贷投后封闭管理,确保销售资金回笼和按销售进度归还贷款。
零售贷款方面,中信银行遵守国家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强化房地产融资限额管理,将表内外融资、理财融资中的涉房业务全部纳入统一管控。实行房地产名单制管理,严控房地产贷款投放增速。
与此同时,中信银行加强客户集中度管理,设置客户集中度风险限额控制,强化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的管理。严控隐性房地产风险,对涉房客户实行穿透管理,强化信贷资金用途管理,严格管控信贷资金流向,尤其注意防范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