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在即,跟随A股碳中和概念板块上涨动力,港股市场上唯一从事碳汇资产开发、碳资产管理和运营的标的中国碳中和(1372.HK)盘中放量大涨6%。
中信证券称,以年内碳价中枢30元/吨计,对应中国碳市场总市值为1680亿元。中信预计未来数年内,全国碳市场价格将温和上涨,行业扩容、碳期货、引入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实施配额拍卖等制度改革值得关注。
碳交易权市场上线来到最后一公里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落实碳中和宏伟愿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中央及各地方一直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和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2021年1月1日,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5月,生态环境部接连发布多份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为即将启动的全国碳市场做好了制度保障。
进入7月以来,碳市场建设的步伐日益紧密。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试点基础上7月将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为碳排放市场启动吹响了嘹亮的号角;7月8日,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完成启动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情况。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终于来到了上线前的最后一公里,多地、多行业企业提前迎接风口卡位布局。何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该交易市场对国家发展方向有何影响?资本市场又有哪些热点股票可关注?
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将在中国诞生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际实践证明,碳市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相较于传统的行政命令推动,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变成一项社会减排成本更低,企业减排更为灵活的方式。
我国生态环境部指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那么碳排放市场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顾名思义,碳排放市场交易的就是碳排放权,这是在二氧化碳总量控制下定额分配给企业的一种配额,在交易体系中成为一种有价的无形资产。目前,全球已有四大洲的17个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在运营,包括中国在内。中国此前积极推进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工作,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7个碳交易试点共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
在试点的基础上,碳市场上升到国家层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后,电力行业因其碳排放大户的特殊性成为排头兵首批被纳入。据了解,电力行业涉及2200多家重点排放企业单位,每年碳排放量近40亿吨,占全中国碳总排放量的40%,这使得中国有望超过欧盟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业内预计,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期年成交额可达约100亿元。随着市场的完善、覆盖范围的增加,交易将越来越活跃,2030年全国碳交易市场交易额或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
稳抓时代风口 中国碳中和(1372)布局
事实上,面对碳中和的行业风口,多地已提前布局。上海提出要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广东明确“十四五”将深化碳交易试点,积极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北京则表示将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和交易中心。
华创证券指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交易机构已积极做好运行保障工作,期待碳交易正式开展。
目前,中国碳中和(1372)是港股市场上唯一一家从事碳汇资产开发与交易的公司。查阅公司公告发现,公司并非仅是以名称炒热概念,而是有真实的资产价值在账面上。5月24日,公司成功完成二氧化碳核证减排量约150万吨该等碳信用资产符合Gold Standard(「GS」)和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标准并完成签发,是具有全球流通性并广为接受的优质碳信用资产,涵盖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垃圾填埋发电、煤层气发电等不同类别项目所产生的核证减排量。同时,公司分别成功购得约66万吨本年签发的核证减排量期货和约100万吨2022年开始签发十二年期未来核证减排量期货。而根据欧洲碳价(EU ETS)超过50欧元/吨计算,集团的碳资产价值超过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3.79亿港元。
13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已经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完成碳排放权交易账户开立,由外至内,中国碳中和布局深远,积极参与境内碳市场,是目前港股唯一从事境内外碳交易的碳资产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