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线上学习课题:
线上课题:孙自通-民法典及新担保解释实施1周年热点疑难法律问题详解(附最新判例)线上研修班
线上课题:关于授信审查审批热点问题线上研修班
“整村授信”几乎是所有农商人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名词,因为它承载了助力乡村振兴、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使命,更是帮助大家实现了信贷业务从“被动”到“主动”的颠覆性改变,充分利用了线上的科技技术和线下的“人工大数据”完成客户“画像”进行授信,通过此模式切实解决了农户贷款困难、手续复杂等问题,节省了贷款审批、放款的时间,从而全面提升了办贷用贷效率和客户体验感,可以说是好处颇多,那针对这种“批量化授信”的业务模式,如何去防控风险?要点在哪?这肯定是大家时常关注的问题。
对信贷业务来说“风险控制”是生命线绝不为过,“整村授信”属于批量业务,其风控方式与传统业务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别,那“整村授信”的风险如何进行“防”和“控”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小编团队总结的要点主要是授信模型的防控、操作过程的防控、客户管理的督防控三个方面.
在整村授信的授信模型中,风控点主要体现在批量信息采集和背靠背评议两部分,一是在不借助政府大数据的前提下,多数人采集农户的家庭信息缺少时效性,年代久远信息变动较大,且在进行批量数据匹配筛选时对存量、不良、重名等情况处理不完善,导致待评议数据采集错误或不完整,小编建议信贷人员在取基础数据时如果缺乏时效性,可将户籍数据与社保或农补等数据进行对比补充,保证尽可能完整。二是背靠背评议要严格按标准执行,绝不能图一时之快,否则问题百出;在形成待评议名单后,对于评议小组(村民)成员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建议由村主任(书记)直接选派人,较容易出现“串供”的情况,最好是人员由我们选择,同时实行“评”、“贷”分离,即参与放款的人员不主持评议(可旁听),避免对评议人员的评议内容形成误导,评议时选取较为隐私的办公室,对于职业、人品等关键问题必须逐户逐人问及并记录,若发现评议人员带有某种个人偏向,给的评分过高、过低或过于均衡,不能如实反馈问题的,要做好引导工作,无法及时予以纠正的,考虑更换评议人员。
通过评议批量采集到的农户信息,还不足以进行预授信,需要将多轮评议产生的名单与系统信息(或大数据)进行比对、交叉验证,对预授信名单再次进行梳理,通过金融、非金融信息对每户的稳定性、还款能力等做综合评估,最终形成预授信名单。
第二要点 操作过程的防控
形成标准的操作管理办法,通过整村授信的流程制度设计,将获客、准入、审批、贷后等流程进行拆分,由评议监督员、支行长(主任)、信贷人员分别把控不同的环节从而规避内部工作风险,合规管理及环节分工很重要。
首先需要明确哪个环节由哪个岗位负责,谁具有一票否决权,一户家庭能否贷款?能贷多少?能贷给谁?需要在流程和制度设计上,通过让总行(联社)和支行(分社)相关人员合理分工,让参与“整村授信”工作的不同的角色在参与不同环节时能环环相扣、责任划分明确的方式,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从而有效控制操作风险;
其次在整村授信业务中涉及到的客户除农户外其他行业众多,这就需要信贷人员了解当地主要行业的特征,而实际操作中部分信贷人员业务水平不够扎实,不能掌握部分行业的专业信息,如种养殖业、批发零售等常见的行业的特点,不能识别隐匿风险,这也说明需要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能限于信贷知识的培训,还需要涉及到各主流行业的基础知识,避免单一的知识判断带来风险;
最后在放贷过程中,部分信贷人员没有做到尽职调查,对于白名单相应信息未进行询问核实及信息更新,更有甚者觉得有“尽职免责的挡箭牌”,出现了为完成任务而放贷,帮助实际不符合条件的农户授信;建议不定期对信贷人员的业务进行的检查,检验信贷人员在放贷过程中是否遵循标准流程,加强信贷人员的合规教育,提高信贷人员合规意识。
第三要点 客户管理的防控